時光荏苒,轉(zhuǎn)眼間,2024年已經(jīng)結(jié)束,2025年正式拉開帷幕。這幾天,車企們也陸續(xù)公布了自己的2024年銷量,引起了眾多網(wǎng)友的圍觀。那么,誰家銷量喜人?誰家愁眉不展呢?
唯二超額完成2024年度目標的新勢力品牌,這份殊榮屬于零跑和小米。其中交付量29.37萬輛的零跑,仿佛是“掃地僧”一般的存在,在成立早期有些默默無聞,但隨著C系列SUV家族的陸續(xù)發(fā)布,這家新勢力車企開始崛起,成功打入新勢力頭部陣營,甚至超越了問界,在新勢力排名中逐漸站穩(wěn)前二位置。而且Stellantis集團的加入,讓零跑在海外市場站穩(wěn)腳跟,200家零跑門店在歐洲正式營業(yè),預計零跑今年的銷量有望創(chuàng)新高。
作為新能源汽車圈子里的“新人”,小米汽車交付量超13.5萬輛,表現(xiàn)可圈可點,從最初發(fā)布的10萬輛年銷量目標,后又調(diào)整為13萬輛,小米依然順利達成目標。而且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小米首款SUV小米YU7也即將發(fā)布,隨著小米YU7的到來,產(chǎn)品線更加完整的小米汽車,很有可能再上一層樓。
作為新勢力頭部選手的理想汽車,自然不用讓人擔心其銷量成績:2024年,理想交付量高達50.05萬輛,對比2023年的37.6萬輛交付量,同比增長高達33.1%。雖然L6、L7、L8和L9被部分消費者吐槽是“套娃設計”,但事實證明“冰箱彩電大空間”這套組合拳對家庭用戶還是頗具“殺傷力”,被許多人diss的理想MEGA,也并未對理想的整體表現(xiàn)產(chǎn)生較大影響。
至于華為賦能的鴻蒙智行,全年累計交付量44.5萬輛,也是頭部選手的水平??上У氖?,對于“四界”具體交付量,鴻蒙智行方面并未給出具體數(shù)據(jù)。但我們不難看出,問界依然是鴻蒙智行車系里的“扛把子”,問界新M7的2024年度累計交付已經(jīng)突破19萬輛。在2025年,對鴻蒙智行而言,則是要考慮如何讓智界、享界和尊界也能“闖出名堂”,尤其是對標S級的尊界,如果能贏得市場認可,那對鴻蒙智行將有莫大幫助。
至于合資品牌,雖然大眾長期的銷量第一寶座,已經(jīng)被銷量突破400萬輛的比亞迪搶走,但好在一汽大眾仍然穩(wěn)住了燃油車市場的地位。但這對大眾而言,不算特別好的消息,畢竟燃油車市場份額持續(xù)縮水,被寄予厚望的ID.7 VIZZION也沒有交出令人滿意的市場答卷。
而一汽豐田則成為唯一連續(xù)兩年正增長的主流合資車企,其電動車型的銷量比較出色,全年銷售384612臺,同比增長36%,隨著電動化的進一步深入,一汽豐田2025年的銷量值得看好。
至于BBA們,那真是“有苦說不出”,寶馬2024年的銷量少了12萬輛,奔馳2024年的銷量下降3萬輛,奧迪的銷量也少了6萬輛,曾經(jīng)的豪華品牌號召力,在自主品牌的高端化戰(zhàn)略下,逐漸消散。
結(jié)束語:
2024年,中國汽車市場依然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我們欣喜地看到許多優(yōu)秀的自主品牌銷量增長,市場份額越來越高,極越的退市、哪吒的丑聞等消息并未阻止自主品牌大跨步地向前發(fā)展。
反觀合資品牌,顯得有些落寞,就連曾經(jīng)“高高在上”的BBA,也不得不面臨莫大的壓力。而且2025年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應該會進一步提升,留給合資燃油車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請選擇舉報的理由
私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