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書總能刷到一個“國家地理影像展”,正好來到了上海站,于是約上朋友一起去看看。避坑指南:下午5點以后再去,人少不排隊。整個展的內(nèi)容還是比較豐富的,想拍照或者喜歡攝影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聽說是收官展,還是值得打卡的。
最感興趣的是這張“以花飾而自豪的米卡姆布特人”,用花裝飾胡須,粗曠的臉和清新稚嫩的黃色小花有很強的反差感,但是眼神又是一種很澄澈的感覺和花一樣,矛盾又很融合!
照片來自朋友之手,他也是攝影愛好者。其實今天約著這個朋友一起,還有一個小私心,就是他剛剛提了寶馬i7,我非常感興趣。提前和他說好了,讓我也感受下“小勞斯”,機會難得,特來和大家分享!
看完展后,我們一起到地庫,在看見實車的第一眼,很難不被寶馬i7強大的氣場震住,巨大的雙腎格柵很有氣勢, 整個車頭也比較立體,看起來挺有厚重感。
而且這臺i7車漆是黑灰雙色,加上接近5米4的車身長度,就很有行政級豪華轎車沉穩(wěn)的氣場。
我迫不及待想拍點大片,于是離開車庫到室外看看,i7的側面是真的修長端莊。
我迫不及待想拍點大片,于是離開車庫到室外看看,i7的側面是真的修長端莊。
寶馬i7也用了分體式大燈,不過仔細看,左右兩邊的日間燈各加入了兩顆奢華洛世奇水晶,尊貴感這不就來了。
朋友說這車尾有個稱號是“浩然尾部”,也和車頭有呼應,不過我覺得尾部的層次感看起來挺舒服的。
給i7來一張大鵬展翅,還是相當有氣勢的,看完之后,我們打算去外白渡橋試駕一下。
上車時還體驗了i7的自動開合門,車門開啟非常順暢,而且能精準感知車外人員或障礙物,在車內(nèi)直接按鍵或踩剎車關門,奢華體驗感拉滿。
一坐進車內(nèi),這簡直是頭等艙等級的后排座椅了,空間十分寬敞,副駕駛座往前倒后,我這183公分身高的大長腿竟然可以完全伸直!
座椅是Merino真皮/羊絨組合材質(zhì),觸感相當柔軟,實際坐起來也很寬大舒服。
這懸浮式巨幕在后排空間全幅展開,問了下朋友這到底是多大?朋友說這是31.3英寸而且8K分辨率,另外搭載了華為應用市場,可以直接打開愛奇藝看電影。
車內(nèi)的Bowers&Wilkins鉆石環(huán)繞4D音響系統(tǒng),讓每個聲音都清晰可辨,立體聲效簡直讓我以為自己置身于私人影院,切實體驗到了專屬i7乘客的豪華!
朋友說這全景星軌天幕是同級最大天幕,而且在不同的主題模式下,天幕也會變幻不同的顏色。
特意調(diào)節(jié)試了試了不同顏色,配合上氛圍燈,整個車內(nèi)酷炫又浪漫。
除了后排大屏外,后排左右門板內(nèi)側也各有一塊5.5英寸扶手屏,可以調(diào)節(jié)后排空調(diào)、座椅角度、按摩等舒適性配置,就像一塊iPad,操作起來很方便。
內(nèi)飾組件i7也不馬虎,水晶元素布滿了i7的車內(nèi),一路上的大好晴天,水晶在陽光的照耀下,反射出七彩絢麗的色彩,更添增了整車內(nèi)飾的高貴氣息。
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My Modes”功能,支持個性、運動、節(jié)能、舒緩、悅動、數(shù)字藝術和影院共七種主題模式,對應七種模式,i7會有不同的專屬聲效。
尤其是運動模式下根據(jù)電門和動力負載不斷變幻的“電驅(qū)音效”,有那么一瞬間我覺得比V8的聲浪還迷人,朋友說這些聲浪都是殿堂級音樂家Hans Zimmer創(chuàng)作的,駕駛樂趣跟優(yōu)雅直接拉滿。
體驗完乘坐感受,當然要感受一下i7的駕駛質(zhì)感,所以回程時由我開車。
一體式懸浮曲面屏,集成12.3英寸數(shù)字儀表盤和14.9英寸觸摸式中央顯示屏,科技感跟時尚感直線上升,駕車的感受真的很好!
這一路上極致平穩(wěn)的駕駛質(zhì)感,讓我非常享受!一查才發(fā)現(xiàn)這是i7的亮點之一:升級版的“魔毯智能空氣懸掛系統(tǒng)”,會主動調(diào)整車輛傾斜一側的車身高度,再配合整體主動轉向系統(tǒng)的協(xié)同作用,在高速變道跟過彎的時候感受更為深刻,開起來非常舒服,整體行駛過程十分滿意。
朋友還給我重點介紹了寶馬i7極致的環(huán)保理念,i7產(chǎn)自丁格芬工廠,不僅電池和整車生產(chǎn)全部采用綠色電力,內(nèi)飾的大量材料也是環(huán)??沙掷m(xù)的,生產(chǎn)過程只使用可再生能源和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可以說是真正的“零排放”純電動車型,和這次國家地理經(jīng)典影像大展想要傳達的人文、環(huán)保等理念不謀而合,或許,這才是照片定格某一時刻的真正意義。
這次體驗完i7之后,我對這款車的奢華程度印象最深刻,尤其車內(nèi)各種水晶裝飾組件和后排大屏,而且i7還堅守了寶馬品牌最為核心的駕控樂趣。最后,咱就祝他新車落地,大吉大利,一馬平川!
請選擇舉報的理由
私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