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墨客似乎對流水有一種由衷的偏好!每當他們面對流水之時,總能文思泉涌,妙手偶得,留下千古名作!屈原沿江而行,采集思想的蘭草,寫下了中國第一部浪漫主義詩集《離騷》;王羲之在流觴曲水之會中揮毫留下了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蘇軾面對浩浩長江心中有感,寫下了傳頌至今的《赤壁賦》。我想之所以流水能夠激發(fā)出他們的文思,也許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言那樣:水利萬物而不掙,水的這一特點造就了水的溫厚,讓它可以承載起文人思想上的重量,使他們有地方訴說心中所感。這樣的水自然成為了他們最好的傾聽者。流水見證過他們金榜題名,馬踏長安的春風得意,也目睹過他們被政客排擠,流放千里的失魂落魄。當然不只是那些大文人有這樣的感受,像我們這樣的平凡人面對流水之時,也會激起一些心中的波瀾。
更多汽車信息掃碼了解
請選擇舉報的理由
還可輸入200字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xiàn)”,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wǎng)頁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