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看電視新聞,隔三差五就有交通事故的報道,說實話,這種視頻和新聞看多了,安全意識真的會強很多。也總是看到微博首頁上各路大神在轉發(fā)一些交通事故的視頻,還有各種事故原因分析,就這么常年非主動性地耳濡目染下,我也養(yǎng)成了看車重點看安全配置的習慣,車身扛不扛撞,主動安全配置齊不齊全,安全氣囊夠不夠多…我個人是有點不太喜歡有些車企本末倒置的做法,把娛樂科技方面的配置優(yōu)先級放在了安全前面,命都沒了還怎么享樂啊,所以我當時選八凱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看上了它豐富的安全配置,像胎壓監(jiān)測、并線輔助這些都是比較實用的功能,當然最重要的肯定是那10個氣囊啦,那些交通安全的宣傳片也有說,安全帶和安全氣囊是最后的防線了。不過估計也沒多少人會知道這些個氣囊都在什么位置,那像我這樣怕死的人肯定是對氣囊位置有研究的,也有點關于氣囊使用的小分享給到大家。
照慣例得先曬曬車,我的八凱混藍,是不是很拉風。
車身側面是最棒的,線條很豐富,整個車身看著很修長,很有動感。
屁股有點普通,但尾燈很是加分。
這大嘴,越看越好看,最近雷克薩斯和豐田的車型都是這種設計風格,動力充不充沛先不談,首先氣勢不能輸!
前燈的燈管設計很立體,十分帥氣,非常精神,一眼就讓人記住。
再來個混動專屬標志特寫。
接下來,找茬開始了。
主駕駛氣囊大概是最好找的吧,就在方向盤那,一眼就能看到,SRS AIRBAG就是安全氣囊的標志。
小分享來了,這是副駕駛氣囊,集成在副駕駛中控面板上,這兩個氣囊是基本市面上的車都有的,主要是保護胸部和腦袋。但我要說的分享是,大家千萬不要因為喜歡一些公仔或者擺飾就放置在中控臺上,這是非常危險的,一旦安全氣囊炸開,這些物件會對人造成致命的傷害,所以大家一定不要在中控臺上擺放任何的物件,謹記!
這是在A柱上的側氣簾,發(fā)生側面撞擊時它能保護前后排乘客的側面區(qū)域。我有看過一些科普視頻,碰撞發(fā)生時,B柱側殘片、車窗玻璃碎片,甚至安全帶側面支撐扣都有可能成為殺手,而側氣簾能把乘客和這些東西隔開,起到一個保護作用。
這也是側氣簾,集成在C柱上。
這個是集成在座椅邊上的側氣囊,目的是減緩側面撞擊造成的傷害。據我在網上了解到,很多廠家的車都會標配前排兩個座椅的側氣囊,但裝配后排側氣囊的就很少,而事實上,一旦發(fā)生事故,后排乘客是面臨著同樣程度的危險的。不過八凱是有的,安啦。
膝部氣囊,大家看圖也猜到這是保護下ban身的。這里還有一個小分享,如果有時間建議大家了解一下IIHS的測試,這樣能對車子對我們的保護有比較直觀的了解,IIHS有一個細分的評判標準就是判斷假人的膝部受傷情況,很多車輛如果不配備膝部氣囊,假人的膝部大多會出現折斷的情況。所以顯而易見的是,膝部安全氣囊就是為了降低乘員在二次碰撞中車內飾對乘員膝部的傷害??上КF在市面上大多數的車款都是沒有膝部氣囊的,沒錯,誰也不希望發(fā)生事故,但是總不能說還沒發(fā)生就不用太在意吧,等到真的發(fā)生了,又沒有足夠的保護,那就真的嗚呼哀哉了。
不過氣囊畢竟是被動防御,有些能起到預防作用的功能也是很有必要的,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那幾個安全配置。
現在應該挺多人的車子都會有胎壓監(jiān)測,就算本來車子不配備也會自己去裝一個,但帶數值的胎壓監(jiān)測其實會更穩(wěn)妥,隨時可以清楚看到胎壓數值,不用等到車胎真的出問題了才慢慢找原因。
至于BS M,RCTA,這幾個,哈哈哈哈哈,如果不熟悉這臺車,那肯定是懵逼的,根本不知所云,用人話翻譯過來就是,BS M是并線輔助系統(tǒng),也就是盲區(qū)監(jiān)測,RCTA是倒車側后方盲點警示系統(tǒng),還有豐田TSS系統(tǒng)的其他安全配置,我建議大家有時間還是好好把這些配置都研究透徹,安全最重要啊。
以前有句話很流行,具體我不太記得了,好像是什么你現在的輕松,都是因為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用來形容凱美瑞可能有點夸張了,但是這些細節(jié)處的用心以及堅持真的很難得,像安全氣囊,也許你一輩子也用不上,但它就在那里,一旦被需要,就義不容辭。
請選擇舉報的理由
私信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fā)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